跳到主要内容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View All Authors

让 Docusaurus 变得更好:SQYBI.com 上线评论系统

· 阅读需 21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从上次 SQYBI.com 下线开始,我就尝试过很多次自己手写实现一个博客系统。

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还是蛮难的,在 SQYBI.com:时隔十年的重新上线 中我有提到过少量细节。当时虽然有 Django 这样基础的框架,也(忍着痛苦)写完了对应的基本功能,但是那时的前端框架实在过于简陋,除了 CSS 的问题以外,基于 AJAX 的动态更新逻辑写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好在随着这十年的技术发展,大量新框架、新语言和新服务提供商涌现出来。感谢 Node.js、React、Docusaurus、Cloudflare、ChatGPT、Brevo、Github、wysimark、Giscus 以及可能我没有提到的其它基础设施,我才能这么快速地搭建起来现在这个网站。

之前博客上线之后,我一直在使用 Giscus 作为评论系统。但是我发现,慢慢地就没有人再发表评论了。

Giscus 背后是基于 Github 的,而众所周知在国内 Github 是不能访问的状态。加上一些之前配置的问题,让 Giscus 在部分手机端即使有梯子也无法显示出来。

虽然不知道这到底影响了多少人回复的意愿,但我还是决定用自己写的评论系统替换掉它,毕竟我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访问者都有梯子。同时,这其实也是让我重新捡起当年没写完的博客系统的机会,至少完整地完成一次大块的功能。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最近重新装修了一下这个网站之后,Giscus 的前端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了。虽然调整 CSS 或许也能做到,但工作量想必也不会小。事实证明,即使是开发自己的系统,大部分时间也是花在了调整 CSS 上。

小小的自夸一下,这算是深度定制 Docusaurus 了吧。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像我一样使用 Docusaurus 搭建博客,还做了这么多的二次开发。如果有的话,我也想围观一下他的网站。

Docusaurus 的近期更新

· 阅读需 5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博客,前几天更新了一篇文章顺便升级了 Docusaurus 的版本。

解决了一些兼容性问题之后,感觉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就仔细阅读了一下 Docusaurus 的更新日志,发现他们最近还真的更新了不少实用的功能。

在对着这些功能一一改动之后,我决定简短地总结一下这些升级以及 SQYBI.com 上的对应修改。

其它改动

除了 Docusaurus 相关的改动之外,我还对博客进行了一系列的微调。

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博客浅色模式背景配色的改动,以及整个博客字体的改动了。

现在博客使用 Noto Serif SC 作为默认正文和标题字体,Courier Prime 作为等宽字体。前者直接使用会有一些渲染问题,我参考了 MÖBIUS 莫比乌斯 这个博客的 CSS 进行了一些调整,之后显示效果好了不少。

其它的小改动比如 header / footer 的调整和 blockquote 的样式调整等,这里就不再赘述。ChatGPT 真的是写 CSS 的神器啊。

成为优秀的程序员(02):管理的目的

· 阅读需 8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如果需要查看系列中的其它文章,请使用 tag 跳转到文章目录界面:#becoming-an-brilliant-programmer

感谢 MD-20880 的催更,这一次更新就来继续写这个系列吧。

其实我这篇文章已经写了好几个月了,但是需要工作的时候,精力被占用得真的很严重。这导致我每次有空续写的时候都和上一次间隔一两个礼拜以上,即使已经提前写好了大纲,还是要花很多时间重新读一次以前写的内容才能和过去的自己接续起来。

痛定思痛,在好几个月都没办法出一篇更新的情况下,我决定把这篇文章拆成几篇更短的文章来发。这样一方面我手里能有更多的存货,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内容分一个章节,方便快速回忆起之前写了什么。

第一篇文章,先讲讲为什么我会选择“管理”作为这几篇文章的主题。

适配 macOS 系统的机械键盘

· 阅读需 14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事先声明:本文不含广告,但是我还挺想有朝一日能拿到广告费的。

大概一个月之前,我刚刚从之前工作了七年多的公司离职,换到了一个新的行业,开始新的工作。

正因为这样,最近各种事情也都在刚刚上手的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作为一个假装成 E 人的 I 人,社交压力也是不小的。加之生活里好多之前的同事朋友们都想和我聊聊,自己也在找房,所以确实没什么时间更新博客,就连四月上旬去日本的照片到现在为止也只修了几张

一转眼就已经是 3 开头的日期了,为了避免五月份开空窗,我还是决定水一篇文章。

小米 14 Ultra 摄影相关的高强度使用体验总结

· 阅读需 27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在一个多月之前,我入手了小米 14 Ultra(和它的摄影手柄套装),替换掉了手里的小米 12 Pro。

一方面,我之前的手机性能着实差了一些,一些你们都懂的游戏掉帧严重,特别是在同时还打开了微信视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另一方面,上一代小米 13 Ultra 专注于摄影的思路着实有点打动我,不过我当时也看到了这台手机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没有入手。而这次的发布会上,能够感觉到之前的这些问题特别是重心问题在 14 Ultra 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此外,我最近也是越来越体会到旅游时并非每一天每一刻都适合随身携带相机。而现在的手机摄影已经相当成熟,可以作为非正式出片时相机的良好补充。这让我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想要持有一款影像素质更强的手机。

所有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我决定首发购入小米 14 Ultra。恰逢最近有一些工作上的变动,正好有了一个接近两周的假期可以去日本旅游,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度体验了这款手机的优缺点。

总的来说,这款手机的优点颇多,基本上和各类软文或者非软文的评测一样,无论是大光圈、大底带来的暗光表现,还是徕卡影调带来的一键出片效果(调教得真的很棒!),以及视频拍摄上的种种优化,只要是用过这款手机的人基本都会认同。

所以,接下来的文章可能会主要集中在手机的部分小缺点上。这并非意味着它不是一款出色的手机,但这款手机过于专注于特定的用途,以至于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者说甚至不适合大多数人。如果你是它的目标用户,那么这些缺点多多少少都是可以忍受的;但如果你不是它的目标用户,那么这些缺点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在使用体验上压倒你的最后一棵稻草。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索尼相机的终极伴侣:Monitor+

· 阅读需 4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这,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Creators' App

这,也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Imaging Edge Mobile

这,还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Play Memories Home

索尼在历史上推出过很多不同版本的应用和软件,甚至不同的软件可能只能适配不同的相机。例如我手里的 A7M4 和 α6000,就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 app 和手机连接,想用 Imaging Edge 连接 A7M4 是行不通的。

而即便有这么多看起来为每款相机“量身定做”的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断连和速度慢都是小事,即便是 2021 年发售的 A7M4,甚至都会出现相机和手机 app 连接必须经过第三方 WiFi 的设计。

而相机本身是没有浏览器界面的,这导致如果你的 WiFi 需要额外的网页登陆验证(很多酒店 WiFi 都是这样的),那么你就失去了把相机上照片传到手机上的机会……吗?并不是!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款 app:Monitor+。它不光可以解决上面这个棘手的问题,甚至可以把你的手机转换为一块实时监视屏和远程快门线,我的很多延时摄影照片(例如这张)都是用这款 app 拍摄的。

这款 app 也不仅仅支持索尼的相机,大部分主流品牌的相机都可以与它连接。而图片传输和基础的远程监看、快门触发功能,全都是免费的!

成为优秀的程序员(01):理解“不理解”

· 阅读需 15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如果需要查看系列中的其它文章,请使用 tag 跳转到文章目录界面:#becoming-an-brilliant-programmer

没错,我又要开新的坑了。

想想从 2013 年前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有 11 个年头,年假也终于到了 10 天,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这 11 个年头里,自己算是踩了不少坑。回想起当年,经常会遇到各种迷茫的时刻:为什么我做不好?我到底是强还是弱?所谓的“职业发展规划”到底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各种各样在象牙塔中未曾想象过的变化一起,接踵而至。

而当我试图去模仿那些“成功”的人时,我会发现他们的所谓成功经历根本无法套用在自己身上,从而陷入越来越深的自我怀疑:是不是我自己真的太菜了,所以才不能像他们一样?

直至今日,我依旧觉得这些“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值得欣慰的是,在我自己越来越少地被称作“小朋友”的同时,我也看到小朋友们对这一点的理解越来越深。

同样,我也不认为我的这一系列文章真的能帮助所有人成为优秀的程序员,这只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或者再进一步,我这种没人看的博客甚至也不需要什么噱头,这只是因为文章必须要有一个标题,所以我就起了一个标题而已。这些内容与其说是一种指引,不如说是单纯的感悟。如果你也同意一个人的自我是由他过去的所有人生经历所构成的,那么你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从拍照到摄影(01):相机的基础参数

· 阅读需 16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如果需要查看系列中的其它文章,请使用 tag 跳转到文章目录界面:#from-taking-pictures-to-photography

从拍照开始到拍照结束

拥有自己的第一台卡片相机 Nikon COOLPIX S200,还是我上中学时候的事情。

很多人在给摄影新手建议的时候都会说,设备不重要,不要想着一下子成为摄影师,多拍照,多拍自然就会了。我曾经也是相信这句话的。

于是在那个互联网上还并没有那么容易寻找到知识的年代,我拿着相机到处拍照,到处尝试,不可谓没有把“多拍”做到极致。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什么成长,而是进一步的迷茫。

我的身边没有多少会摄影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美的照片,只会一遍一遍重复着歪歪扭扭的奇怪构图;我的身边也没有多少懂相机的人,于是我对胶片相机的了解仅限于胶卷暴露在太阳光下会废掉,也一直以为数码相机拍夜景的时候有花花绿绿的噪点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是三脚架,也不知道什么是光圈快门 ISO,用了一圈相机的各种模式之后还是换回了自动。

就这样,这台相机在陪伴了我一整个中学之后,终于在手机拍照的效果逐渐赶上它之后,在大学时把它放回了家里。我对“摄影”的尝试从“拍照”开始,到“拍照”也就结束了。

而若干年后开始工作,我又重新用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台微单相机,索尼的一代神机 α6000。这时候的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知识,凭借着摸索我选购了第一款便宜的定焦头,也尝试着用光圈优先模式拍照片。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带着很多无法解答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有了大光圈还需要用小光圈,再比如变焦镜头除了贵还有什么别的缺点。

陷入了和之前一样的困境,自然也有一样的结果。一段时间之后这台相机也被我封进了箱子,甚至前几年拿出来的时候自带的狗头已经因为内部的塑料组件老化无法对焦了。

直到前几年,我终于看到了一篇由 Sean Ning 编写的文章,《摄影笔记:摄影其实不难学》。可惜的是我寻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个作者的信息,有一个网站疑似是这位作者的博客,但是我也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这里就不放出来了。

这篇文章甚至是 2010 年前后就写成的,同时很明显是一个 Word 导出的 PDF,满满的年代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却一点都不过时。它从技术的角度切入,先是介绍了相机中许多重要的参数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出“影调”这一摄影中的关键概念,接下来进一步延伸到了摄影的本质“突出主题”,之后一路聊到一些基础摄影类型需要考虑的重点要素。

这可能和大部分小红书上“如何构图”或 B 站“如何调色”的文章视频都不一样,它其实全程都没有过多提及摄影的艺术性。相反,这可能是一篇非常“程序员”的文章——我从中看到的都是技术,而且非常受益。

我的这一系列文章,其实就是对这篇《摄影笔记:摄影其实不难学》的拙略模仿和简要总结。即使你愿意阅读我的文章,我也推荐你有空的时候去点击前面这个链接,下载 PDF 到本地,然后慢慢地把它读一遍。虽然老法师们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作为新手一定会受益匪浅——摄影是一个满足自身远远比取悦他人更重要的爱好,何必把老法师们的屁话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