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5 篇博文 含有标签「分类 | 摄影」

摄影是我的主要业余爱好之一。我会不定期挑选一些我拍摄的照片,并分享背后拍摄的故事和后期心得。另外,我也会介绍一些摄影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查看所有标签

小米 14 Ultra 摄影相关的高强度使用体验总结

· 阅读需 27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在一个多月之前,我入手了小米 14 Ultra(和它的摄影手柄套装),替换掉了手里的小米 12 Pro。

一方面,我之前的手机性能着实差了一些,一些你们都懂的游戏掉帧严重,特别是在同时还打开了微信视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另一方面,上一代小米 13 Ultra 专注于摄影的思路着实有点打动我,不过我当时也看到了这台手机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没有入手。而这次的发布会上,能够感觉到之前的这些问题特别是重心问题在 14 Ultra 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此外,我最近也是越来越体会到旅游时并非每一天每一刻都适合随身携带相机。而现在的手机摄影已经相当成熟,可以作为非正式出片时相机的良好补充。这让我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想要持有一款影像素质更强的手机。

所有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我决定首发购入小米 14 Ultra。恰逢最近有一些工作上的变动,正好有了一个接近两周的假期可以去日本旅游,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度体验了这款手机的优缺点。

总的来说,这款手机的优点颇多,基本上和各类软文或者非软文的评测一样,无论是大光圈、大底带来的暗光表现,还是徕卡影调带来的一键出片效果(调教得真的很棒!),以及视频拍摄上的种种优化,只要是用过这款手机的人基本都会认同。

所以,接下来的文章可能会主要集中在手机的部分小缺点上。这并非意味着它不是一款出色的手机,但这款手机过于专注于特定的用途,以至于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者说甚至不适合大多数人。如果你是它的目标用户,那么这些缺点多多少少都是可以忍受的;但如果你不是它的目标用户,那么这些缺点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在使用体验上压倒你的最后一棵稻草。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索尼相机的终极伴侣:Monitor+

· 阅读需 4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这,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Creators' App
Creators' App

这,也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Imaging Edge Mobile
Imaging Edge Mobile

这,还是用来连接索尼相机的软件。

Play Memories Home
Play Memories Home

索尼在历史上推出过很多不同版本的应用和软件,甚至不同的软件可能只能适配不同的相机。例如我手里的 A7M4 和 α6000,就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 app 和手机连接,想用 Imaging Edge 连接 A7M4 是行不通的。

而即便有这么多看起来为每款相机“量身定做”的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断连和速度慢都是小事,即便是 2021 年发售的 A7M4,甚至都会出现相机和手机 app 连接必须经过第三方 WiFi 的设计。

而相机本身是没有浏览器界面的,这导致如果你的 WiFi 需要额外的网页登陆验证(很多酒店 WiFi 都是这样的),那么你就失去了把相机上照片传到手机上的机会……吗?并不是!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款 app:Monitor+。它不光可以解决上面这个棘手的问题,甚至可以把你的手机转换为一块实时监视屏和远程快门线,我的很多延时摄影照片(例如这张)都是用这款 app 拍摄的。

这款 app 也不仅仅支持索尼的相机,大部分主流品牌的相机都可以与它连接。而图片传输和基础的远程监看、快门触发功能,全都是免费的!

从拍照到摄影(01):相机的基础参数

· 阅读需 16 分钟
sqybi
Software Developer @ Metabit

如果需要查看系列中的其它文章,请使用 tag 跳转到文章目录界面:#from-taking-pictures-to-photography

从拍照开始到拍照结束

拥有自己的第一台卡片相机 Nikon COOLPIX S200,还是我上中学时候的事情。

很多人在给摄影新手建议的时候都会说,设备不重要,不要想着一下子成为摄影师,多拍照,多拍自然就会了。我曾经也是相信这句话的。

于是在那个互联网上还并没有那么容易寻找到知识的年代,我拿着相机到处拍照,到处尝试,不可谓没有把“多拍”做到极致。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什么成长,而是进一步的迷茫。

我的身边没有多少会摄影的人,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美的照片,只会一遍一遍重复着歪歪扭扭的奇怪构图;我的身边也没有多少懂相机的人,于是我对胶片相机的了解仅限于胶卷暴露在太阳光下会废掉,也一直以为数码相机拍夜景的时候有花花绿绿的噪点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是三脚架,也不知道什么是光圈快门 ISO,用了一圈相机的各种模式之后还是换回了自动。

就这样,这台相机在陪伴了我一整个中学之后,终于在手机拍照的效果逐渐赶上它之后,在大学时把它放回了家里。我对“摄影”的尝试从“拍照”开始,到“拍照”也就结束了。

而若干年后开始工作,我又重新用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台微单相机,索尼的一代神机 α6000。这时候的互联网上已经有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知识,凭借着摸索我选购了第一款便宜的定焦头,也尝试着用光圈优先模式拍照片。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带着很多无法解答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有了大光圈还需要用小光圈,再比如变焦镜头除了贵还有什么别的缺点。

陷入了和之前一样的困境,自然也有一样的结果。一段时间之后这台相机也被我封进了箱子,甚至前几年拿出来的时候自带的狗头已经因为内部的塑料组件老化无法对焦了。

直到前几年,我终于看到了一篇由 Sean Ning 编写的文章,《摄影笔记:摄影其实不难学》。可惜的是我寻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个作者的信息,有一个网站疑似是这位作者的博客,但是我也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这里就不放出来了。

这篇文章甚至是 2010 年前后就写成的,同时很明显是一个 Word 导出的 PDF,满满的年代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却一点都不过时。它从技术的角度切入,先是介绍了相机中许多重要的参数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出“影调”这一摄影中的关键概念,接下来进一步延伸到了摄影的本质“突出主题”,之后一路聊到一些基础摄影类型需要考虑的重点要素。

这可能和大部分小红书上“如何构图”或 B 站“如何调色”的文章视频都不一样,它其实全程都没有过多提及摄影的艺术性。相反,这可能是一篇非常“程序员”的文章——我从中看到的都是技术,而且非常受益。

我的这一系列文章,其实就是对这篇《摄影笔记:摄影其实不难学》的拙略模仿和简要总结。即使你愿意阅读我的文章,我也推荐你有空的时候去点击前面这个链接,下载 PDF 到本地,然后慢慢地把它读一遍。虽然老法师们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作为新手一定会受益匪浅——摄影是一个满足自身远远比取悦他人更重要的爱好,何必把老法师们的屁话当真呢?